代县雁绣

一、项目简介

代县雁绣是代县境内的民间手工刺绣艺术,是我国北方刺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以北方刺绣艺术为基础,吸收苏绣的艺术精华,形成了既有北方豪放大气,又有南方精细雅致的独特风格。

代县是历史文化名城,剪纸、刺绣、木雕、石雕、砖雕、彩塑、古建筑等民间艺术丰富多彩,其中雁绣艺术门类齐全、品种多样,从春秋时期直到解放前,都是当地妇女必修的“女红”。本地民间曾经流传一句话叫:“八月秋忙,绣女下场”。说明当时妇女除秋忙季节外,平时都是在做手工刺绣活儿。而且从设计、制图、针法、绣法诸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手工刺绣艺术。

为了保护、传承代县雁绣艺术,代县退休职工高凤兰于2009年创办雁绣坊,开始收徒、传艺,挑起了研究、传承的担子,受到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。近几年雁绣坊积极培训农村贫困妇女、无业青年、退休人员5000余人次,还应邀到静乐、忻州、五台、原平等县和朔州、临汾等市进行培训。今年6月27日-7月1日,高凤兰带领3位刺绣老师、9位学员应省妇联邀请为2016山西省女性就业创业刺绣培训班传授雁绣艺术,深受参训妇女的欢迎和好评。目前,雁绣之花开遍全省,雁绣坊由个体户发展为有限责任公司,绣品多次参加省、国家及国际展赛,并获4次金奖、4次银奖、多次铜奖。

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破四旧的影响,民间手工刺绣艺术受到很大冲击,民间手工刺绣老艺人不再以此为业,年轻的女子不愿再当“绣女” 、“绣娘”。到20世纪末期,民间手工刺绣艺术已濒临失传绝迹的危险,亟须加以传承保护。

代县雁绣坊绣品《虎头帽、童鞋》

二、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

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,雁门关下。地理坐标为东经112°44’-113°22’,北纬38°50’-39°21’。东邻繁峙,西接原平,南界五台,北毗山阴,东北与应县相接,西北与朔州毗邻,县城在省会太原市北偏东180公里处。 

全县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,人口20万。本县交通方便,京原铁路、京原公路横贯全境。高速公路、高速铁路正在修建。

代县矿产资源丰富,铁矿远景储藏量达15亿吨,金红石矿规模之大,品位之高,储量之多,位居全省第一,名列全国第二。还有金矿、银矿、钒钛磁铁矿等。

雁绣坊位于雁门关下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代县城内,县内文物古迹众多,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边靖楼、雁门关、文庙等。近年来,随着雁门关的修复,旅游事业蓬勃发展。全县旅游观光和联系业务等流动人员逐步增多,本地居民建房装璜档次不断提高,为发展刺绣艺术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市场。

雁绣坊八骏图+徐悲鸿

三、分布区域

代县雁绣主要分布在代县及周边各县,如原平、五台、忻州、繁峙、静乐、朔州、大同等县市,绣品销售到全省、全国,有的做为礼品流传到国外。


四、历史渊源

代县雁绣是我国北方刺绣晋绣的重要组成部分,历史悠久,它的产生不晚于周朝,盛行于明清。自周天子衮服上绣制十二章后、历代沿袭直至清代。

雁门关是中原北大门,也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融地,民间刺绣富有农牧生活气息。这种传统绣艺通过家族及相互交流得以延续。明清以后,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发展出多种针法、绣法,极大地丰富了刺绣的表现性,使绣品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精采与多样。

今天,随着改革开放和旅游业的发展,各级政府高度重视,代县绣娘高凤兰拜师学艺,创办了代县雁绣坊,开办培训班,挖掘、整理、研究、传承代县雁绣,开创了代县民间刺绣艺术的新局面。

代县雁绣坊学员精心制作雁绣

五、基本内容

用料:主要是棉、麻布料、蚕丝、绸缎、各种蚕丝花线。

使用工具:绣花架子、绣花绷子、裁衣剪刀、弯嘴剪刀,各种绣花针、各色绣花花线、画笔、图案书籍、浆糊、中草药、香料等。

制作过程及方法:

1、平绣类

代县雁绣中平面剌绣绣法上大体分为平针绣、乱针绣、盘金绣、打籽绣等绣法.主要针法有直针绣、斜针绣、倒扣针、接针、滚针、套针、散套针、长短针、抢针、虚实针、辅针、施针、打籽针、钉金针等近20种针法。刺绣工艺程序有:

(一)设计:创作绘制绣品的图案画稿,如龙凤呈祥、鸳鸯戏水、花鸟、山水、人物等。尽量简练,以适应刺绣艺术用针线表现画面、表现图形的特点。

(二)描稿:用铅笔或毛笔描下绣稿的单线轮廓,也就是勾画稿的线稿。

(三)上绷:把底料安置到刺绣绷子上,松紧要适度。

(四)勾绷:将设计画稿勾描在底料上。   

(五)配线:根据所绣物像选择绣花线,分类备用。

(六)刺绣:按照图案要求,区别用线色调和粗细,进行分线刺绣。

(七)装裱:有软裱法和硬裱法两种,软裱法直接裱在特定纸或棉料上,特点是便于携带。硬裱是直接在绷子上就把绣好的作品用胶粘在专用的木板上,然后装框。特点是色彩不失真,收藏不变形。

(八)检验:按照平、齐、细、密、匀、和、顺、光的要对绣品进行检验品评。

雁绣绣品(高锦绣)《连年有余》

2、立体刺绣类

立体刺绣是雁门关地区最古老的传统刺绣艺术,形式多样、造型奇特、简单质朴、千姿百态。绣品有十二生肖摆件,狮、虎童鞋、童帽、绣花童衣、童裤、绣花斗蓬、香包、香囊、绣球、生肖串挂等。所用针法有平针绣、包花绣、剪贴绣、盘金绣、打籽绣、辫子股、拉锁子等。制作工艺程序有:

(一)裁剪制作物品如:小孩衣帽等。

(二)裱衬子:把几层布用浆糊粘合在一起,用重物压平、晾干。    

(三)过样子:设计图案并画出平面图形。

(四)打样子:将平面图按立体构形进行分解。

(五)剪样子:把设计图案剪出来。

(六)贴样子:把样子贴到缝好的刺绣品上。

(七)刺绣:按设计要求刺绣。绣法一般较粗,针法常用齐针、掺针、绷针、蓬针、挑线等针法 ,线料一般用棉线、细毛线、精品用蚕丝线。

(八)填辅料:用棉花等絮类物品填充到刺诱品内,使之成为立体形状。

(九)配装饰:给绣品配丝穗、佩珠等饰品。使其更加光彩夺目。

3.高锦绣

在挖掘、传承民间传统刺绣的基础上,参照面塑和浮雕的形式,把平绣和立体刺绣融合起来,形成既有平绣细腻雅洁特点也有立体绣古朴夸张的地域特色,更增强了绣品的立体感。

雁绣绣品(高锦绣)《吉祥中华》

六、主要特征

1.民族独特性:代县地处汉蒙两大民族的交界地带,属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相互交叉、融合的边塞地区。这种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,使传统刺绣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。

2. 传承广泛性:代县雁绣分布地区的妇女都会做针线.农闲时各家各户的妇女聚集在一齐,互相交流.互相切磋,形成风气.各种图案,各种针法、绣法广泛流传。

3. 生活实用性:代县雁绣实用性很强,每一个图案,每一幅作品都有深刻的含义,大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具有装饰环境、美化生活的显著特征。家家户户曰常生活中都存在用刺绣美化生活的习惯。各种《全花》更是喜庆吉祥,寓意深刻,成为当地青年男女结婚用的必备品。

4. 艺术性: 代县雁绣有精细雅致的仿真绣,此种绣法形象逼真、活灵活现.而更主要的是带有原始意味的传统刺绣艺术,它以民俗心态,采取抽象夸张的手法,变形、稚拙、趣味横生。


七、重要价值

1、历史价值:雁绣产生于民间,流传于民间刺绣作品,真实记载了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状况,是每个历史时代的实物化石, 对研究当时的历史状况具有一定的价值。

2、文化价值:雁绣系列的图纹造型有许多是中国古文化的内容,如有表现阴阳学说的太极八挂图形,有表现民族图腾的中华龙等.这些反映了雁绣在传承古代文化方面的重大价值。

3、艺术价值:雁绣是集绘画、书法、刺绣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,在刺绣针法、绣法艺术上有严格的要求.在工具和操作程序上有一套具体规定,在绣品检验时有严格的标准.除此而外,还需要在操作过程中边干边悟灵活应用.这说明雁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

4、经济价值:雁绣以独特地方特色,形成了地方文化产业,进入了国内外市场,成为农村妇女、无业女青年的致富之路。

八、存续状况

1、由于代县雁绣是纯手工艺术,艺术含量高,各项要求严,主要依靠言传口授的古老传统艺术,没有文字资料可查,且留存世上的实物也曰渐稀少,为传承代县雁绣造成极大困难。目前老艺人极其稀少,年轻人不愿学,己经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。

2、代县雁绣所需的蚕丝线、丝绸等用料,当地比较紧缺,全从外地调进,供不应求。

3、手工刺绣费时误工,收入低微,销售渠道又不畅,严重影响妇女刺绣的积极性。


九、相关制品及其作品

1、原料:用料主要是棉、麻布料、蚕丝、绸缎、各种蚕丝花线等。

2、使用工具:有绣花架子、绣花绷子、裁衣剪刀、弯嘴剪刀,各种绣花针、各色绣花花线、画笔、图案书籍、浆糊、中草药、香料等。

3、作品大体包括六种类型:一是吉祥喜庆绣品,如结婚用的衣服、盖头、绣花鞋、鞋垫、枕顶、手帕、喜帐、荷包等。二是悬挂欣赏绣品。如桌闱、条屏、壁挂、门帘、窗帘等。三是儿童服饰绣品。如狮、虎、兔等生肖童鞋、童帽、肚兜、童衣、童裤、耳枕、围涎、披肩、斗蓬等。四是日常实用绣品。如男女肚兜、针插、烟布袋、扇套、笔套、绣花包袱等。五是玩具绣品。如八宝绣球、十二生肖串挂等。六是药用绣品。如香包、香囊等用于驱瘟、防疫用品。


十、传承谱系

代县雁绣,源于民间,历史悠久,几千年来,传承一般采取言传口授的方法,大体有两种:一是社会传承,邻里之间互相交流、切磋,并由老一辈人传给下一代人。二是亲缘传教,以家族的长辈或直系亲属一代一代边制作、边示范、边口授向晚辈传承。代县雁绣就是由家族直系亲属传承下来的。

第一代:高清莲,女 ,生于1891年,高凤兰的姑姥姥,自幼跟随本族长辈学习刺绣,绣品精细,周边闻名。

第二代:高枝枝,女,生于1913年,高凤兰的姑奶扔,自幼学习刺绣艺术,精于刺绣,颇有建树。

第三代:高叶叶,女,生于1921年,高凤兰的姑姑,精于刺绣艺术。

代县雁绣第三代传人高叶叶及其遗作

代县雁绣第四代传人李水莲及其遗作

第四代:李水莲、女,生于1923年,高凤兰的母亲,精于刺绣艺术。

第五代:高凤兰,女,生于1950年,自幼学习刺绣艺术,创办了代县雁绣坊公司,传承代县刺绣艺术。


十一、主要传承人

高凤兰,又名高果果,生于1950年,民间刺绣艺术大师李水莲的女儿,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、山西省民间工艺美术协会会员、山西省刺绣布艺艺术大师、创办代县雁绣坊,开办代县雁绣培训班,挖、整理研究、传承代县雁绣艺术。

雁绣传承人高凤兰自幼酷爱刺绣,九岁就跟着姑母学习刺绣技艺,十几岁时便成为刺绣高手。退休后,她为了传承和开发雁门刺绣工艺,一边挖掘和整理传统雁绣技艺,一方面引进苏绣工艺精华,让古老的雁绣重新获得新生。她所创作的作品曾获得多项金奖,作品销往全国各地,并远销美国、格鲁吉亚等国。2013年9月,代县雁绣被列为“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”。

代县雁绣第五代传人高凤兰在制作雁绣《鹿鹤同春》

高凤兰在山西省女性就业创业刺绣培训班传授雁绣艺术

高凤兰向学员面授雁绣技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