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襄张氏三姐妹剪纸
一、项目简介
定襄张氏三姐妹剪纸是定襄县河边一村人张志萍、张志新、张志华三姐妹联手传承传统剪纸艺术,采用当地传统剪法,使用传统单红色纸张,以老百姓喜爱为创作理念,发展创新的剪纸艺术。其特点是装饰性强、实用性广,工艺精湛,寓意美好,喜庆吉祥,深受群众喜爱,在当地颇具影响力,是忻州市民间工艺十大品牌之一。
定襄县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东南部,境内三面环山,四水贯流,土地肥沃,气候温和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,在这种优越的地理环境中,养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,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。定襄面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民间有“山西文风数二定,数完定襄数平定”的传说。悠久的历史与丰厚的文化积淀,为定襄县的剪纸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提供了广阔的空间。使得剪纸这门“母性艺术”以其神奇的艺术魅力,受到各个时期民众的热爱,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。在各种民俗活动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,充实着人们的生活,向世人传达着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。
定襄张氏三姐妹张志萍、张志新、张志华,自幼喜爱民间剪纸艺术,传承了家族长辈们的艺术风格,2003年三人倾心投入了剪纸事业,分别在河边,蒋村,定襄创办了剪纸工作室,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屡屡获奖,同时带动和影响了家族后代及爱好者,组织当地妇女学习、传承民间剪纸艺术,为传承发展剪纸艺术做出了显著贡献。
张氏三姐妹剪纸作品《民俗饮食图》
二、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
定襄县位于山西省中北部,地理坐标为东经112°29′15″—113°16′50″,北纬38°19′22″—38°40′15″。东连五台县,南毗盂县、阳曲县,西邻忻府区,北接原平市,面积865平方公里。忻州—河边铁路和忻州—阜平高速公路并行横贯县境,乡镇之间公路相通,交通十分便利。全县辖3镇5乡155个行政村,人口22万。
定襄县境北、东、南群山环绕,滹沱河、牧马河、云中河、同河四水贯流,自然条件优越。
定襄具有丰富民族文化传统,各种特技绝活的能工巧匠,描图绣花、铰窗花、捏花馍的民间巧手也都以自己的独特风格展现异彩,其中定襄面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定襄麻纸制作技艺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山西十大新发现之一。民间剪纸艺术随着造纸业的产生和发展非常兴盛。
张氏三姐妹剪纸作品《跤乡人》
三、历史渊源
定襄县以村统计人口数量1420人,为忻州市之最。集中居住的人口,促进了文化的交流,使定襄县的民间文化十分繁荣。各种能工巧匠众多,剪纸、刺绣、面塑等民间巧手比比皆是,打铁、造纸是定襄县历史上著名的两大产业,民间剪纸艺术随着造纸业的产生和发展非常兴盛。
1893年出生的白巧女是张氏三姐妹剪纸的奶奶,她虽家境贫寒,却非常乐观,逢年过节总要剪出各种小动物、小花、小人等造型简洁、纯朴的剪纸为节日增添喜庆色彩。
二十年代出生的张文秀、董根心夫妇是第二代剪纸传承人,张文秀继承了母亲白巧女的灵性,擅长临摹绘画,董根心擅长裁剪绣花,两人结合剪出的窗花、绣花样十分好看,邻居常常来替样。
出生于五十年代的张志萍、张志新、张志华三姐妹是第三代传人,从小受父母的影响,喜欢画画剪纸,2003年三人倾心投入了剪纸事业,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屡屡获奖,同时带动和影响了家族后代及爱好者,从中选出了70后、80后的刘慧敏、邢映姝、陈瑶、张娟第四代传承人。
2006年11月张氏三姐妹在定襄工作室设计剪纸作品
四、基本内容
(一)基本情况;
1、材料选用韧性好的双面梅红纸、(天津、河北产地)万年红宣纸(安徽产地)
2、工具使用5#剪刀、4#剪刀、(张小泉)辅助工具—刻刀自制。
3、其他工具有铅笔、橡皮、稿纸、磨石、订书机等。
(二)表现形态;
1、勾草图,首先要构思,然后用铅笔在白纸上虚线勾出要表现内容的轮廓。
2、描虚实,巧妙运用剪纸符号,合理布局阴剪和阳剪部分,准确描出剪线。
3、订图样;剪5-6层比图样轮廓大1-2公分的红纸,将描好的图样放在上面铺平展,搓纸捻订实,或用订书机订实。
4、剪细部,用小剪先剪图样中心最细、最难、最紧要处,再按由上到下、由小到大、由左到右、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,逐步完成。
5、剪外围;用大剪沿外轮廓线剪掉多余部分。
6、装裱保存;根据剪纸作品的大小、用途、可夹在书中、塑膜中、旧挂历中或托心、装框、卷轴装裱等,同时注意防虫防皱防晒。
2012年张氏三姐妹在定襄受禄村培训学员
五、主要特征
1、风格独特性:张氏三姐妹剪纸采用当地传统单红色,色彩鲜艳,端庄大方,喜庆热烈,是忻州民间剪纸艺术的杰出代表,即使在山西剪纸艺术中也有着独特的风格。
2、题材广泛性:张氏三姐妹剪纸贴近生活,纯属原创,大多反映了当地的民俗民风、花草树木、飞禽走兽,样样生动传神,件件引人入胜。
3、构思寓意性:传统与现代元素相结合,构思新颖,剪纸语言丰富吉祥。
4、工艺性:张氏三姐妹剪纸技艺剪线流畅,精美秀气,造型可爱,装饰性强。
六、存续状况
1、许多年轻人认为剪纸艺术属于副业类,不愿学习这项技艺,即使有人愿意学习,也经不住其他行业的“诱惑”,往往半途而废。
2、大部分家长认为剪纸艺术属于“雕虫小技”,不愿意让孩子专门学习、研究或从事剪纸艺术。
3、现代民居建筑改变了过去格式窗户的形式,专门用作“窗花”的剪纸艺术基本没有了实用价值。
综上所述,剪纸艺术人才和剪纸研究领域均面临断层的现象,这项传统的技艺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挖掘继承、创新发展,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濒临灭绝的危险,因此对剪纸艺术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。
张志新(右)、张志华姐妹带着剪纸作品参加山西省首届文化产业博览会
七、相关制品及其作品
(一)材料:选用韧性好的双面梅红纸、(天津、河北产地)万年红宣纸(安徽产地)
(二)工具:使用5#剪刀、4#剪刀、刻刀(自制)、铅笔、橡皮、稿纸、磨石、订书机等。
(三)主要作品:
1、大幅卷轴剪纸;婚俗图、定襄高跷、跤乡人等
2、人物系列剪纸;民俗饮食、二人台、北路梆子等
3、动物系列剪纸;十二生肖、猫、狮等
4、花鸟系列剪纸;牡丹、红花、鱼、鸟等
5、婚庆系列剪纸;龙凤喜墙花、鸳鸯喜花、喜娃门花等
张氏三姐妹剪纸作品《娶亲图》
张氏三姐妹剪纸作品《嫁女图》
八、传承谱系
代别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文化程度 传承方式 学艺时间 与传承人关系
第一代 白巧女 女 1893 文盲 家传 不详 祖母
第二代 张文秀 男 1927 小学 家传 10岁 父亲
第二代 董根心 女 1933 文盲 家传 8岁 母亲
第三代 张志萍 女 1952 初中 家传 6岁 传承人
第三代 张志新 女 1954 高中 家传 8岁 传承人
第三代 张志华 女 1956 高中 家传 7岁 传承人
第四代 邢映姝 女 1975 本科 家传 22 张志萍之女
第四代 陈瑶 女 1988 大专 家传 17 张志华之女
第四代 张娟 女 1987 研究生 家传 20 侄女
第四代 刘慧敏 女 1982 初中 师传 21 徒弟
张氏三姐妹剪纸作品《典礼图》
九、主要传承人
张志萍、女、定襄县河边一村人,1952年出生,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委会会员、中国计生协会剪纸社社务委员、山西省剪纸协会会员、定襄县剪纸协会剪纸协会副主席、曾任定襄政协委员,忻州市人大代表。她从小爱学习,善思考,会管理,6岁开始学剪窗花,擅长剪花鸟和动物,锯齿纹运用灵活;具有开拓精神,第三代传承人好领班,张氏剪纸保护和传承总策划。
张志新、女、定襄县河边一村人,1954年出生,高中文化,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委会会员、中国计生协会剪纸社社务委员、山西省剪纸协会会员、忻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、定襄县剪纸协会剪纸协会副主席。她自幼喜欢绘画,悟性好,爱创新,擅长剪人物,中学时代创作了体育新苗等作品,三姐妹大量剪纸作品由她亲手设计。
张志华、女、定襄县河边一村人,1956年出生,高中文化,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委会会员、中国计生协会剪纸社社务委员、山西省剪纸协会会员、定襄县剪纸协会剪纸协会副主席。7岁就会剪简单的图案,线条流畅,出手不凡,很有耐性,会剪会画,在中学时代,跟着父母剪了越南小英雄等,后在石刻工艺厂雕刻石砚,同时经常为村民剪喜花、礼花等,刀工剪工娴熟,是名符其实的剪纸师傅。
三姐妹联手创作剪纸作品千余幅,剪纸作品频频参展参赛,屡屡获奖。
张氏三姐妹剪纸作品《收获图》